当前位置: 未解之谜网 > 历史故事 > 以管窥天:视野狭隘才看得清楚!“窥管”是怎么帮助古人观测星空的?

以管窥天:视野狭隘才看得清楚!“窥管”是怎么帮助古人观测星空的?

2023年9月28日8:20 未解之谜网

这个成语出自《庄子》秋水篇。战国时,公孙龙自认学问、口才高人一等,可是听到庄子的言论却大惑不解。他的一位朋友说,是他眼界狭小,有如用管子看天,只能看到天空的一小部分,以为天空就这么小。

后来“以管窥天”演变成一个成语,比喻见识浅薄狭窄。谈到这里,让我们造两个句吧。

没读几本书,就说自己了解明史,犹如以管窥天,所知太有限了。

这篇讨论新冠肺炎的论文,只是以管窥天,并没看到问题的全貌。

成语“以管窥天”,常和“以蠡测海”并用。蠡,指用葫芦做的瓢。用瓢测量海水,能测得完吗?以蠡测海,也是比喻见识浅薄狭窄。

成语“以蠡测海”,纯粹是个比喻,没什么科学意义。成语“以管窥天”则不然,原来用来窥天的“管”,是古人的天文观测仪器啊!

古时没有望远镜,只能用肉眼观看星空。用肉眼观测大范围的天象尚能应付,观测细微的天象就不敷需要了,所以古人想出一个办法,用竹管的管孔来缩小观测范围,这种观测天象的管子,特称“窥管”。

窥管。图/Wikimedia

窥管能“窥”出什么呢?首先,能够消除侧光的影响,一些较暗的星,看起来就变亮了。小朋友可以做个实验,用手握出个孔洞,凑近一只眼睛,望向远处目标,是不是看得更清楚了。

窥管除了可以增加亮度,还可以观测星星的经度和纬度,这就得谈谈古代的天文观测仪器浑仪。大约公元前 1 世纪,古人发明了浑仪。浑仪由 1 至 3 重的金属环构成,外重是固定的,内重可以转动,窥管嵌于其中。后来环数加多,构造变得复杂,但基本原理是一样的。

自古以来,天文学家就假想“天”是个球体——天球,做为观察星空的依据。假想中的天球,是以地球为中心、向外扩充的无限大球面。地球的南北极,向外扩充,就成为天球南北极;地球的赤道,向外扩充,就成为天球赤道。地球有经纬度,天球也有经纬度,称为赤经、赤纬。

北京古观象台的浑仪。图/Wikimedia

根据《隋书.天文志》,当时浑仪上的窥管,长 8 尺,有直径 1 寸的圆孔。观测时,转动内层的环,将窥管导向某一星星,经过微调,根据环上的刻度,就可以定出这颗星星在天球上的座标,也就是它的经纬度。

(必须)

(必须,保密)

阿狸1 阿狸2 阿狸3 阿狸4 阿狸5 阿狸6 阿狸7 阿狸8 阿狸9 阿狸10 阿狸11 阿狸12 阿狸13 阿狸14 阿狸15 阿狸16 阿狸17 阿狸18

真诚欢迎各科普媒体、机构、专家和网友与我们联系合作! 邮箱:sundialdreams@qq.com

版权所有,保留一切权利! ©2011-2021 Designed by 未解之谜网 豫ICP备2021015254号-5

site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