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趟大卖场,叫一份外送,家里就累积成堆的塑胶,塑胶造就了便利生活,但这种便利之后带来的全部社会和环境成本,实际上已不成比例的转嫁给发展中国家的贫困人口。
全球人类每年丢弃约 4 亿吨塑胶垃圾,足以每天涵盖近 50,000 座足球场,且垃圾量只会越来越多,到 2060 年塑胶使用量将增加近两倍,现在一半塑胶设计成只能用一次,约一半进入垃圾掩埋场,不到五分之一回收。
塑胶代价几乎都穷国在付。世界自然基金会计算从生产到废物处置等整个塑胶生命周期成本,发现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塑胶生命周期成本至少比高收入国家高八倍,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1 公斤塑胶总生命周期成本约 150 美元,高收入国家是 19 美元。若只比较低收入国家和富裕国家,成本差异上升至 10 倍,低收入国家成本为每公斤 200 美元。
塑胶生命周期的三个不平等
大部分成本差异来自生命周期结束,即塑胶“管理不善”造成污染环境。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往往缺乏基础设施来妥善管理本国产生或从其他地方进口的堆积如山的垃圾,没有办法阻止塑胶逃逸到环境中并破坏生态系统。譬如六年前,肯亚在应对塑胶污染方面迈出大胆的一步,禁止使用一次性塑胶袋。但是直到今天,该国仍存在非法进口一次性塑胶袋的问题。
报告指出导致三个不平等的结构性问题,包括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无法决定塑胶设计与生产方式,上游生产方式与设计都是高收入国家的跨国公司负责,但通常要低收入国家承担处置的成本。
第二个不平等是塑胶的生产速度,特别是一次性塑胶的生产速度,远远超过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废弃物管理的技术和财政资源。如果不减少塑胶生产和消费,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将继续承受塑胶污染的最大负担。第三是塑胶供应链体系也缺乏公平的方式,让国家和公司对其在塑胶污染问题上的负起责任。
全球塑胶公约 2024 年出炉
世界自然基金会引用的一项研究估计,塑胶污染每年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导致多达 100 万人死亡,占所有报告的与塑胶生产直接相关的死亡人数的 93%。原因有很多种,其中包括大型垃圾场废弃塑胶释放有毒化学物质。
绿色和平组织呼吁在 2040 年将塑胶产量减少至少 75%,以将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在 1.5°C 内。现在各国政府代表团正在肯亚内罗毕,敲定第一个解决塑胶污染危机的全球条约的细节,超过 2 千名代表出席会议,其中包括来自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环保组织和民间社会团体的代表。专家称该条约可能是自《巴黎协定》以来最重要的多边条约。世界自然基金会表示,若一切照旧可能无异于对动物与世界上许多脆弱和边缘化的社区宣判死刑。